读《我的1/2抑郁了》,让抑郁获得一些疗愈
《我的 1/2 抑郁了》是我在静安图书馆漫画区找到的书,原本是想给儿子看到,因为儿子说他有阳光型抑郁,不过最后是我看完了这本书,当然,这本书也确实似乎不算太适合小孩子看,可能更多的是讲成年人的感情吧。
这本书当前在豆瓣读书评分 7.3,算是不错的评分,但怎么说呢,更像是一系列鸡汤短句的汇总吧,不算太完整太系统性,和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:漫画版》这样的书确实是没法比的。不过,我们就一起接受一下鸡汤短句的鼓励吧。
这本书以自己、自己的影子两个人物角色展开,像是一种自我心灵的对话,全书总共五个篇章:
- 我的 1/2 抑郁了
- 允许一切发生
- 我的另一个 1/2
- 与自己和解
- 长出完整的自己
嗯,是一段比较完整的旅程,是一次和自己和解的旅程,是让自己变好的过程。
我摘录了一些鸡汤句,在此分享一下。
坦诚沟通,不要猜忌而彼此消耗
对话不是为了暂时解决问题,而是一种让彼此心灵相连的方式。当我们不再坦诚,猜忌只会增加内耗,消耗彼此。
对话是一种心灵相连的方式,对话显得非常的重要,如果我们对话过程不够坦诚,内心怀有猜忌,那不就是内耗吗,那不就成了彼此的消耗。这样活的多累啊,何必还需要徒增双方的消耗呢?但现实的生活中,我们也许往往如此。
不要计较,多思考自己的受益
不要轻言,在为谁付出了多少,所谓的付出,最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。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,与任何人无关。
两个人在一起的过程中,最开始可能都会死去活来为对方付出,但慢慢的,就开始有了计较,开始计较我多你少,于是双方的心灵产生了隔阂,而这样的落差会让自己失衡,表现好一点的就是自己会闷闷不乐,表现不好一些的就是吵架,就会脱口而出:我为 XX 付出了多少!这里的 XX 可以是对方,可以是家。但是,但是,对方真的承认这一点吗?未必。
所以,那又何必计较并脱口而出呢,多思考自己获得的,不是更好吗?比如正因为这段经历这个过程,让自己从原来的自己变成了现在的自己,让自己拥有了更好的人生,让自己活的更丰满更精彩,那么,不也够了吗?何必一定要计较对方给予自己的多与少呢?这样的得失,是否有意义?多和少的计较,实际是内耗的消耗,不产生价值,还不如放下计较,多多成就彼此,也许是更好的受益。
感情、承诺、合适以及自己
真正的感情,没有输赢,只有共赢或者共输。
是的,好的感情,成就彼此,坏的感情,双方内耗,都过的不是很好。
大多数的承诺,只是一时兴起。听的人记住了,说的人早忘了。
即便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承诺,也实际很容易忘了的,记住了,又如何呢?忘了的人,早就忘了,又何必去提醒人家没有记住呢,抑或人家本身知道但就是不愿意再记住了呢。所以,承诺,然后努力践行,最后,即便做不到,那也无妨,只要无愧于心就好,及早的提出,反而是承诺的解脱,对大家都好。
最合适的感情,不是以爱之名互相折磨。而是彼此陪伴,成为对方的阳光。
现在的年轻人,应该不会再以爱之名互相折磨了吧,而往往听到的,也仅仅是老一辈才有的情况吧。
现实的世界里,用爱互相折磨的,实际不少,严重的为对方而要死要活,轻微一点的就是经常提醒对方我都是为了你,实际上,何必呢。如果是真的合适,那因为双方共同的目标,或者仅仅是因为双方在一起舒服,那么也够了,不用说太多,一起多为目标努力,或者一起静静地享受舒服的时光,实际就是对对方最好的爱了。
或许,活在自己的热爱里,才是最有趣的宇宙吧…
实际上,两个人久了,会腻歪的,即便刚开始的时候干柴烈火,因为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充满了好奇心,抑或因为生活中过多的琐事而内心烦躁,慢慢的,对方就变得没那么有趣了,甚至上面说的彼此陪伴都不一定乐意了。这是很正常的,我一直有一句信仰:每一个人,都是独立的个体。是的,实际上,在自己能力和责任范围内关注好对方,但更需要关注自己,做更好的自己,拥有自己的热爱,不要因为繁重工作或琐事生活而变成对对方的埋怨,拥有自己的热爱,让自己变得更好,闪闪发光的自己,也许才是对方更喜欢看到的样子吧。
成长就是一点一点失去快乐
所谓成长,就是一点一点失去快乐。
hoho,以前没想到过,现在看到,真觉得如此。
小孩子出生时其实没有太多情感的,所谓的哭闹更多和生理相关。而随着慢慢的长大,进入了学校,家长们开始有要求,开始有期望,于是,以前的无忧无虑没有了,只有在做完作业后有一些许开心。
其实感情也如此,刚开始的时候,爱的死去活来,经过油盐酱醋的洗礼,慢慢的失去了快乐,然后产生了隔阂,最后甚至走向了破裂,这其实也是一个慢慢失去快乐的过程。
越来越像的彼此
听说,两个人处久了,会越来越像。
实际上,夫妻相,是后天培养的。当两个人一起生活以后,双方的生活习惯交融,慢慢的双方无法分出彼此了,双方融为一体了,也就自然越来越像了,像的不只是气息,甚至是面相,甚至是脾气。
那些不能越来越像的,实际是很难长久在一起的。说个小八卦,我第一次看到小鱼是在 Tim 接的可爱多的硬广视频里,好像也讲了两人结婚在一起生活的一些事情,看上去挺美好的,但是,但是,2024 年的下半年,官宣离婚了。好吧,其实我在看到他们第一眼的时候,就觉得他们俩不搭,一个比较成熟,一个没那么成熟,而爆出该新闻后,也看了一些视频介绍原因,没有说清楚的,唯一说到的就是小鱼实际很少出现在 Tim 的视频里,也就是没有和 Tim 一起工作。好吧,我似乎不想多说什么了,只能说没有夫妻相吧,所以这样的结果就是很正常的了。
最好的承诺,是一直爱着
最好的承诺,不是我爱你,而是我会一直爱着你。
这句有点吸引我,或者我也没有想到过,但似乎表意不算太合适,可能仅仅是为了金句而金句吧。
实际我更认同的,可能是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一书中的观点,爱是让对方成长让彼此成长。
而这句中比较可怜的一直爱着你,虽然让人怜悯,但似乎仅仅是说的好听而已了,生活还要继续,一切都不存在了,那又何必一直爱着呢,这种凄凄的感觉,是用自己的可怜博取别人的同情吗?即便博取了又有什么意义呢?还不如放下一切,让自己豁然,让自己开朗,慢慢的,又找回了自己。
当然,如果双方在承诺期,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,而且是应该履行的职责,特别是如果背有一纸法律协议的话,更需要一直爱着对方,毕竟,我们要为这个承诺要努力呀。
也许,最好的陪伴是…你在,我在,一直在。
后面的这一句和上面的承诺类似,如果有承诺,那就给出最好的陪伴,最好能一直在的陪伴。
人生最好的状态,珍惜当下
当下的喜怒哀乐,已是生命的全部意义。活着的最好状态,就是不缅怀过去,不忧虑将来,好好活着,珍惜当下。
这句是大实话,喜怒哀乐不就是我们生命的组成嘛,我们不就因为这样的感情,才让我们觉得生活有意义,不然做个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,就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了。
过去的已经过去,没有什么好缅怀的,未来还没来,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,但也不用悲观的忧虑,让该发生的发生,活在当下,珍惜当下,过好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,不枉来此世界一遭,这才是我们想要也是应该要有的人生状态啊。
爱自己,才是人生的主旋律
这一部分大概是在最后的章节了,找到自己,爱自己,让自己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,演绎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,只是帷幕已经拉开,故事已经开始,那就努力演下去吧。
有时候,生活真的很无奈,你所遇到的,不是你所期望的,这样的人生舞台,不是你想要的,你当前的人设,也不一定是你原本想的,我们无奈的生活着工作着,但这就是现实的舞台啊,人生的剧本也受限于我们所处的社会,既然如此,那还不如好好做好自己,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没事,落泪是有原因的,眼泪不是你的弱点,应该是你的力量。我们要谢谢、拥抱和鼓励每一次敢于哭泣的我们。
工作和生活中,实际经常会有很多无奈,甚至让我们无奈到哭,是的,哭是有原因的,只是,不要将哭泣当成你的弱点。你会发现,当你哭过以后,你确实显得更有力量了,因为你已经把那种无奈无助以及彷徨都哭走了,剩下的,就只有自己了,既然还是要靠自己,那就勇敢的面对自己,哭完以后,我们就坚定的再出发吧。
珍惜每一次哭泣的感觉,那种少有的哭泣,是我们退无可退的力量,感谢每一次哭泣,哭完之后,我们重新出发。
从今天开始,多做一些爱自己的小事,一个一个微小的幸福瞬间,真的能慢慢拼凑出越来越稳定的内核。
这也是我很认可的金句,人生已经这么多不易,那就对自己好一点,哪怕是一些微小的点。比如正在经历一段时间都心力憔悴,那就偶尔的让自己走出来,回家的路上,可以买一束花,也可以回家路上半路去个馆,这些小小的举措,就是给自己的小小幸福,当拥有这些小小的幸福,心不再那么累了,让自己欣慰了,内心也就更加坚固稳定了。
累不累,苦不苦,自己明白,难不难,痛不痛,自己清楚。等着别人来爱你,不如好好爱自己。
这句一般,同“爱别人先要学会爱自己”类似,确实,为什么需要等别人来爱呢,爱自己也是爱啊,爱不是别人的施舍,爱是自我的修炼,当爱自己,成为更好的自己,让自己发光,也许就会有人来爱,而当自己的爱溢出,同对方的爱交融,也许,这样才能更长久吧。
总的来说,这本书更像是写给大人的书,不算太能适合小朋友看。而整本书也没有太多清晰的脉络,更多是鸡汤金句的堆叠,但这鸡汤还不错,我喝了,顺便摘录了部分,同大家分享一下这份鸡汤。对于那些内心有点抑郁的人来说,这些鸡汤金句,会有一点疗效,相信会对抑郁有所疗愈。感谢《我的 1/2 抑郁了》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疗愈。